为了表彰那些在人类发展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国际各大组织设立了多种层次的奖项,旨在激励人类不断追求探索的热情与动力。其中,诺贝尔奖更是众多人的终极梦想,因为它标志着全球范围内的高度认可与尊重。
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完美,连诺贝尔奖这样的顶级荣誉,也并非百无禁忌,不能完全象征国际社会的全面赞赏。这是因为诺贝尔奖曾经历过一段不光彩的“黑历史”。而引发这一段历史的正是一个来自葡萄牙的医学教授,他本人亦是该奖项的获得者。
这个名为安东尼奥·莫尼兹的教授,凭借自己的研究与实践,让成千上万的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理智,甚至连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数万美国人也未能幸免。如果说这个人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为什么他又会受到诺贝尔的青睐呢?
展开剩余66%让我们把时间拨回至1935年,彼时,两位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伦敦举行的国际精神病大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指出,经过对黑猩猩实施两侧前连合的切断术后,这些动物的攻击性显著降低,甚至某些黑猩猩变得异常温驯。正是这一研究成果吸引了莫尼兹的注意。
研究黑猩猩的启发让莫尼兹意识到,他可以尝试在人类精神病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在此期间,他对埃及的木乃伊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偶然间,他发现一些木乃伊的头骨上有类似的孔洞,令人困惑不已。
通过查阅大量书籍与文献,莫尼兹了解到,这些木乃伊头脑上的孔洞是用来治疗癫痫的,而相关资料显示,接受此种治疗的患者变得格外温顺。就这样,莫尼兹犹如发现新大陆般,开始尝试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精神疾病。这便是他所提出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在1935年,外科医生阿尔梅达·利马在莫尼兹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位患者实施了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结果该患者确实不再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狂躁症”症状。随着这一突破的诞生,1936年,莫尼兹将他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公布了20名接受手术的病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死亡,消息迅速轰动了全球医学界,随之而来的是这一手术在西方国家日益普及。
二战后,许多士兵经历了严酷的战斗,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帮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脑叶白质切除术”的使用开始广泛扩展。在美国,大约有5万人接受了此手术,而在欧洲,病人数量甚至超过了数十万,为莫尼兹的名声再添光彩,自然也进入了诺贝尔奖评审的视野。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正式颁发给莫尼兹,以表彰他在精神病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负面后果逐渐显露。患者之所以变得温驯,并非因为精神病被治愈,而是因为他们控制情绪与行为的神经中枢遭到了破坏。其中不乏一些接受过手术的病人变成了智力低下者。这样的严重后果,使得诺贝尔奖也不得不背负起终身的耻辱。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