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登基那年才25岁,正是年轻有为的年纪。他的父亲雍正帝在1735年驾崩,享年58岁。由于康熙皇帝子嗣众多,年龄跨度很大,到乾隆继位时,虽然有些叔伯已经离世,但仍有多位健在。那么,这位年轻的皇帝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们的呢?让我们细细道来。 先说说他的大伯胤禔。这位直郡王早在1708年就被康熙圈禁,雍正继位后也没放他出来,直到1734年去世。雍正以贝子之礼安葬了他,还让他的次子弘昉承袭了爵位。这些事都发生在乾隆登基前。 二伯胤礽的经历更曲折。作为康熙朝的废太子,他两度被立又两度被废,最终在1724年死于禁所。雍正以亲王之礼安葬了他,还封其子弘晳为郡王,后来晋升为亲王。但到了乾隆四年,弘晳卷入谋反案,乾隆认为他居心叵测,不仅削去其爵位,还将他囚禁在景山东果园,甚至给他改了个羞辱性的名字四十六。 三伯胤祉在雍正朝被夺爵囚禁,1732年去世时仅以郡王礼下葬。不过乾隆在登基第二年就为他平反,追赠了谥号。 五叔胤祺因未参与夺嫡之争,在雍正朝过得不错。他去世后,雍正还称赞他秉性和平。可惜他的儿子弘昇后来也卷入了谋反案,不过晚年还是重新获得了乾隆的信任。 七叔胤祐同样因远离政治斗争而平安度过雍正朝。他去世时,雍正特意立碑表彰他敬谨小心的品格。 八叔胤禩就没这么幸运了。作为雍正的主要政敌,他被削爵囚禁,连名字都被改为阿其那。直到1778年,乾隆才为他平反,恢复原名和宗室身份。 九叔胤禟的遭遇更惨。作为八爷党核心成员,他被发配西北,最后惨死狱中。他的长子被囚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重获自由。
展开剩余53%其他几位叔叔如胤禑、胤禄、胤礼等,有的早逝,有的卷入政治风波,但大多在乾隆朝得到了妥善安置。最年轻的几位叔叔如胤祎、胤禧等,因为与乾隆年龄相仿,反而得到了重用。 纵观乾隆对待叔伯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既注重维护皇权,又讲究亲情伦理。对那些卷入政治斗争的叔伯,他大多在晚年予以平反;而对安分守己的长辈,则给予优厚待遇。这种恩威并施的做法,既彰显了新君的威严,又体现了对家族亲情的重视。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